从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行为分析企业的潜在风险和公司治理

158062-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
我国上市公司股东采取股权质押贷款方式融资非常普遍,股权质押贷款总余额已经高达5.70万亿元,这些贷款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上市公司大股东采用股权质押贷款的动机可能是对未来乐观行业预期的资金需求,或者是由于股权转让的限制而采取的变相套现转移风险。后者的动机里本身就包含着上市公司大股东对自身股价已经估值过高的判断。本文通过分析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贷款风险 (即,上市公司当年股价估值程度与上市公司下一年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会因为股权质押动机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只有在套现动机下,当年股价估值程度才会导致下一年显著的股价崩盘风险,而在融资动机下当年股价估值程度与下一年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则呈现负相关。鉴于目前大多数上市公司并不会披露大股东质押所得资金的具体去向,本文通过融资约束程度这个维度对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的动机进行识别。当上市公司所受融资约束较低时,当年股价高估程度程度越大,下一年股价崩盘风险越大(正相关),上市公司进行股权质押的动机更倾向于高位套现。在融资约束程度高的情况下,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更倾向于融资,当年股价估值程度越大,下一年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越小(负相关)。 在大股东控制权高的情况下,对于所受融资约束程度低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不论是比例高或者低,独立董事制度对大股东的股票质押的行为 (套现动机)无影响。 对于所受融资约束程度高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在占比高时,对通过股票质押来融资的行为有强化作用,可以表现出其治理影响力,在独董占比低的情况下则无法产生作用。
Date Created
2020
Agent

公司的社会价值模型与量化评估:以“A股上市公司义利99”为例

158057-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
本文是针对A股上市公司的社会价值所进行的模型开发与量化评估研究。

公司的社会价值,在本文中界定为公司所实现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综合贡献。随着全球和中国越来越重视可持续发展,公司的社会价值也越来越引起资本市场投资者的关注。

研究以具有原创性的“上市公司社会价值评估模型”为工具,以沪深300成分股为对象,以上市公司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贡献为内容,筛选出社会价值量化得分居前99位的公司,形成义利99榜单和指数。

基于该模型和义利99榜单,博时基金已经发布了“博时中证可持续发展100指数”ETF产品(515090),标志着“义利99”从一项研究变成了可交易的基金产品。

“上市公司社会价值评估模型” ,将公司的社会价值分为三个方面,即目标、方式和效益。 “目标” (AIM)是建设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和更可持续的美好未来,这是公司社会价值的驱动力; “方式” (APPROACH)是指创新的生产技术、运营模式和管理机制,这是公司社会价值的创新力; “效益” (ACTION)是指公司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贡献,这是公司社会价值的转化力。该模型也称 “社会价值三A三力三合一模型” ,简称3A模型。

通过义利99指数和博时中证可持续发展100指数长达五年以上的回测分析发现,这些公司有相对更好、更平稳的市场表现,这两个指数存在Fama-French因子不能解释的超额收益率,即具有显著的正α。回归分析还显示,义利两个属性的因子都能贡献超额收益,但股票月收益率与利的指标成显著正向线性相关,与义的指标成正向线性相关但关系较弱。

“义利99” 是将上市公司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贡献纳入模型进行量化评估的探索,有利于资本市场更好地关注上市公司的社会价值,并促进上市公司将社会价值纳入长期战略安排。

随着更多上市公司更好地承担起信息披露的责任,“义利99”未来将不会局限于沪深300,会有更广泛的应用。中国上市公司终将成为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Date Created
2020
Agent

互联网会展平台数据赋能与价值创造研究

158055-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
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和云计算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平台战略、长尾理论、生态圈、区块链等正在颠覆传统商业模式的运作逻辑,网络化、移动化、平台化趋势逐渐清晰。本文聚焦“互联网+”与会展平台相互融合背景下创新性数字化现代会展平台商业模式,以国内智慧会展行业领头企业——欧马腾为例,深入剖析“互联网+”赋予会展平台新的价值和成长空间,并以数据赋能为切入点,从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项目监理实践、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营销、基于大数据的绿色生态平台建设为典型场景,系统阐述互联网会展平台成长和价值背后的重要推动作用。

研究结果发现:第一,互联网技术是欧马腾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技术保障,并为其提供了社群营销思维、大数据思维和去中心化理念,推动了欧马腾商业模式变革;第二,大数据技术是欧马腾盈利快速增长的有利支撑。这主要在于欧马腾采用大数据技术对客户售前、售中、售后进行动态跟踪,通过技术手段不断完善客户服务体系和风险控制体系,提升客户的服务体验,促使欧马腾的市场认可度逐渐上升,成为国内展览行业翘楚,品牌优势不断凸显;第三,大数据赋能欧马腾风险控制,近年来欧马腾成功的审图监理项目风险事件率为0背后的核心要素为大数据技术在审图监理项目中的应用,这充分体现了欧马腾数据赋能风险控制的成功典范;第四,人工智能赋能会展行业营销模式创新变革,欧马腾以“人工智能+”新会展生态圈为切入点,构建了智慧营销,助力其营销模式变革和商业模式转型;第五,绿色会展平台助力欧马腾价值发现创造,欧马腾的绿色平台建设能够增强现有客户再次使用的意愿,即提升欧马腾的客户黏性,从而发现和创造企业价值。

本文的研究对我国会展相关企业转型、资源整合、快速发展、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 价值创造;数据赋能;互联网会展平台;绿色会展
Date Created
2020
Agent

企业信息技术接受的影响因素模型与实证研究:以智慧消防技术为例

158049-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
消防工作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保障。随着全国经济社会发展,高层建筑、大型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不断增多,消防安全监管的覆盖面越来越广、压力越来越大。高层建筑密集、消防基础设施不到位,火灾隐患多,单纯依靠人工巡检和传统方式监管,难以满足安全需求。

智慧消防将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网等信息技术,与传统消防业务加大融合力度,构建一个立体式、覆盖全社会的火灾防控体系,这对于加大、加强消防部门的监督、管理手段和力度,提高各单位火灾预防能力,最大限度地保障社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和现实的意义。总体上来看,多数企业用户对于智慧消防的理解和参与程度不尽相同,导致目前关于智慧消防的认识还未统一,在具体执行层面相互之间也还没有达成共识,智慧消防在全社会的应用范围还处于初级和探索环节。

本文在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分别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和说服模型,通过回归分析对影响智慧消防技术接受意愿和购买行为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相关结论可以为政府相关部门、社会企业等主体的日常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1)TOE框架对于分析企业是否采用智慧消防技术进而实现消防安全工作信息化、智能化升级具有一定的解释力,该框架下技术、组织和环境三个层面共计6个影响因素会对企业智慧消防技术的采用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分别是技术维度的有用性、易用性、兼容性,组织维度的配套资源和风险偏好,以及环境维度的模仿压力。(2)技术的先进性、高管态度、政府压力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3)基于说服模型,本研究探索了影响企业购买智慧消防技术的考虑要素,企业的曝光率、知名度,营销团队的素养和专业话能力作为说服者特征,显著影响购买行为;企业接受智慧消防技术,自身经营状况作为说服对象特征,影响其的购买意愿;说服过程中提高技术的实用性证明有明显的促进购买效果。(4)本研究发现智慧消防企业规模并不足以显著影响购买行为,说服情境特征如说服场景和时间点也没有明显的作用。
Date Created
2020
Agent

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

158046-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不断重视,相关部门先后下发了金融业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推动了以农信社、村镇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为代表的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发展,各地区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但是迅速发展过程中发现部分地区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盈利水平并没有出现等比例的增长甚至是下降。

本文从资产规模的角度,对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是否存在一个最适资产规模进行分析和检验。结合既有文献的研究成果以及笔者多年从事县域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股权投资的相关检验,本文梳理出资产规模、治理结构(国企持股比例、员工持股比例)、业务管理(存贷比、成本收入比、贷款集中度、个人贷款占比、个人存款占比)和环境因素(地区经济、居民储蓄、区域人口)等会对县域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盈利能力产生影响的内外部因素,构建了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规模与盈利能力之间的实证模型,并基于46家县域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2013-2017年面板数据,利用非线性固定效应回归模型检验了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最优规模。

研究发现,(1)样本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最优规模在64亿元左右,有16家处于最优规模以下。(2)居民储蓄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盈利能力,但同等规模条件下,居民储蓄低地区的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盈利能力更强。(3)以成本收入比为表征的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管理水平限制了其盈利能力提升。

关键词: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盈利能力;资产规模;影响因素; 非线性固定效应回归模型
Date Created
2020
Agent

我国建筑行业上市公司IPO业绩效应研究

158037-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
中国建筑行业经历百年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已趋于稳定并缓慢增长阶段,其中多数建筑企业已形成了自己的经营业务圈,经营能力与竞争格局稳固。2015年,我国建筑业开始出现产能过剩,整个建筑行业景气程度开始呈现下行趋势。在此背景下,传统建筑企业需要调整发展战略、谋求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并试图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以应对市场下行和产业过剩带来的不利影响。其中,一些建筑企业试图通过资本市场上市等途径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但是,结合现有理论文献与实践经验,公司上市后易出现“业绩变脸”现象,主要来源于公司选择市场走高和本身业绩最优时择时上市、为满足上市条件或获取更高估值在上市前会计操纵、管理层与股东代理冲突导致管理层机会主义增加、内部治理效率低下等方面,这种“业绩变脸”现象不仅不利于企业自身发展与投资者利益保护,同时不利于资本市场的资源有效配置。

本文基于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现状与上市公司“业绩变脸”的相关研究文献,立足于我国建筑行业企业公司IPO业绩效应,探究其发生的原因与经济后果。本文使用文献回顾、理论分析、现状研究、实证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取截至目前A股建筑业上市公司全样本,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检验这些公司在IPO前后的经营业绩指标变化,即检验IPO业绩效应的存在性。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宏观经济运行、资本市场情绪、公司盈余管理、公司产权性质等层面因素,探究建筑行业上市公司IPO业绩效应的来源和主导因素,并对IPO后不同年度区间内的业绩变化进行统计分析,最终证实宏观经济增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资本市场估值与流动性、公司上市前的盈余管理、产权性质对IPO业绩效应均有显著影响。最后,本文以龙元建设为例,通过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实地访谈等方式进行案例研究,进而探究IPO对建筑行业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的具体路径与机制。

本文的研究将对IPO业绩变脸相关文献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补充,在实践中,本文结论将对建筑行业企业IPO时应怎样应对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变化、怎样利用金融中介、怎样提升公司的股东与管理层在IPO过程中的主动性提出建议,为建筑企业实现上市转型提出引导性意见。

关键词:建筑业,IPO业绩效应,盈余操纵,经济后果
Date Created
2020
Agent

法律职业全球化:国际经验对中国政策的启示

158003-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
法律职业全球化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在近二十年来不断受到法律职业社会学者的广泛关注及探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法律职业得以蓬勃发展,却很少学者研究探讨中国法律职业全球化。在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新技术创新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浪潮不断冲击着法律职业,给中国法律职业全球化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本文拟阐述法律职业发展及其全球化理论,并以比较法视角探索研究不同司法管辖区如美国、英国以及印度等国法律职业全球化经验和启示,考察现有国际律师事务所以及“四大”法律服务全球化的发展历程,并且探新技术的创新是如何改变法律职业、重塑全球法律服务业的格局,通过分析和借鉴法律职业的国际经验、经济学原理和变革趋势探讨中国法律职业改革开放及全球化的模式和路径,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Date Created
2019
Agent

IT-enabled monitoring in the gig economy

157596-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
Two-sided online platforms are typically plagued by hidden information (adverse selection) and hidden actions (moral hazard), limiting market efficiency. Under the context of the increasingly popular online labor contracting platforms, this dissertation investigates whether and how IT-enabled monitoring systems can

Two-sided online platforms are typically plagued by hidden information (adverse selection) and hidden actions (moral hazard), limiting market efficiency. Under the context of the increasingly popular online labor contracting platforms, this dissertation investigates whether and how IT-enabled monitoring systems can mitigate moral hazard and reshape the labor demand and supply by providing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workers’ effort. In the first chapter, I propose and demonstrate that monitoring records can substitute for reputation signals such that they attract more qualified inexperienced workers to enter the marketplace. Specifically, only the effort-related reputation information is substituted by monitoring but the capability-related reputation information. In line with this, monitoring can lower the entry barrier for inexperienced workers on platforms. In the second chapter, I investigate if there is home bias for local workers when employers make the hiring decisions. I further show the existence of home bias from employers and it is primarily driven by statistical inference instead of personal “taste”. In the last chapter, I examine if females tend to have a stronger avoidance of monitoring than males.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observational data and experimental data, I find that there is a gender difference in avoidance of monitoring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monitoring system increases the gender wage gap due to genders differences in such willingness-to-pay for the avoidance of monitoring. These three studies jointly contribute to the literature on the online platforms, gig economy and agency theory by elucidating the critical role of IT-enabled monitoring.
Date Created
2019
Agent

冷链物流企业采纳产业园区金融服务研究

157422-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
冷链物流主要是指食品在生产到消费者食用前始终处于适宜的温度环境,以保障食品品质、降低流通过程中的损耗。冷链物流相比于传统物流而言是一项更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受到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影响呈现迅猛发展态势。但是,冷链物流企业长期以来因规模小、固定资产少、服务范围窄、服务规范性弱而发展困难重重,核心问题是资金的问题。政府引导和鼓励打造冷链物流产业园,推动产业园投资和建设主体打造平台,实现对园区内冷链企业的聚集效应并通过金融服务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通过产融结合助力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成为目前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式和未来趋势。

本研究聚焦冷链物流产业园金融服务助力冷链物流企业发展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第一,基于产融结合理论,梳理冷链物流企业与产业园之间关系,从供需两侧探索冷链物流企业和产业园的金融服务的范围、类型和特点。第二,基于平台理论,构建冷链物流企业采纳产业园金融服务的研究模型,探索金融服务影响冷链物流企业的经营因素,分析冷链物流企业采纳产业园金融服务的因素和途径。第三,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关切信息技术支持和知识分享在冷链物流企业采纳产业园提供金融服务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同时,梳理产业园提供金融服务可能面临哪些风险,制订冷链物流企业入驻园区的标准,防范风险。

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国内18家冷链物流相关的产业园、物流园、冷链物流、商贸流通、金融等企业实地考察和专家访谈基础上,拟定问卷并对268家企业进行调查收集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假设检验。研究发现:金融服务的有形性、可靠性、移情性、经济性对冷链物流企业采纳产业园金融服务影响显著,而响应性的影响不显著。同时

信息技术支持和知识共享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最后,针对产业园吸引冷链物流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冷链物流企业采纳产业园金融服务的风险,提出防范策略措施。
Date Created
2019
Agent

Understanding, Analyzing and Predicting Online User Behavior

157177-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
Due to the growing popularity of the Internet and smart mobile devices, massive data has been produced every day, particularly, more and more users’ online behavior and activities have been digitalized. Making a better usage of the massive data and

Due to the growing popularity of the Internet and smart mobile devices, massive data has been produced every day, particularly, more and more users’ online behavior and activities have been digitalized. Making a better usage of the massive data an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user behavior become at the very heart of industrial firms as well as the academia. However, due to the large size and unstructured format of user behavioral data, as well as the heterogeneous nature of individuals, it leveled up the difficulty to identify the SPECIFIC behavior that researchers are looking at, HOW to distinguish, and WHAT is resulting from the behavior. The difference in user behavior comes from different causes; in my dissertation, I am studying three circumstances of behavior that potentially bring in turbulent or detrimental effects, from precursory culture to preparatory strategy and delusory fraudulence. Meanwhile, I have access to the versatile toolkit of analysis: econometrics, quasi-experiment, together with machine learning techniques such as text mining, sentiment analysis, and predictive analytics etc. This study creatively leverages the power of the combined methodologies, and apply it beyond individual level data and network data. This dissertation makes a first step to discover user behavior in the newly boosting contexts. My study conceptualize theoretically and test empirically the effect of cultural values on rating and I find that an individualist cultural background are more likely to lead to deviation and more expression in review behaviors. I also find evidence of strategic behavior that users tend to leverage the reporting to increase the likelihood to maximize the benefits. Moreover, it proposes the features that moderate the preparation behavior. Finally, it introduces a unified and scalable framework for delusory behavior detection that meets the current needs to fully utilize multiple data sources.
Date Created
2019
Agent